与《北》字相关的词语及释义 |
败北 | bàiběi动打败仗(“北”本来是二人相背的意思,因此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叫败北):身经百战,未尝~◇客队决赛中以二比三~。 |
北半球 | běibànqiú名地球赤道以北的部分。 |
北边 | běi•biɑn名①(~儿)方位词。北。②〈口〉北方。 |
北朝 | BěiCháo名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合称。参看979页〖南北朝〗。 |
北辰 | běichén名古书上指北极星:众星环~。 |
北斗星 | běidǒuxīnɡ名大熊星座的七颗明亮的星,分布成勺形。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遇到小熊座α星,即现在的北极星。 |
北豆腐 | běidòu•fu名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比南豆腐水分少而硬(区别于“南豆腐”)。 |
北伐战争 | BěifáZhànzhēn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组织国民革命军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1926—1927)。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北伐战争。参看301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北方 | běifānɡ名①方位词。北。②北部地区,在我国一般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 |
北方话 | běifānɡhuà名长江以北的汉语方言。广义的北方话还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方言。北方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
北非 | BěiFēi名非洲北部,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等。 |
北瓜 | běi•ɡuā〈方〉名南瓜。 |
北国 | běiɡuó〈书〉名指我国的北部:~风光。 |
北寒带 | běihándài名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536页〖寒带〗。 |
北回归线 | běihuíɡuīxiàn名北纬23°26′的纬线。参看606页〖回归线〗。 |
北货 | běihuò名北方所产的食品,如红枣、核桃、柿饼等。 |
北极 | běijí名①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②地球的北磁极,用N来表示。 |
北极光 | běijíɡuānɡ名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天空中出现的极光,常见的是波浪形像幔帐一样的光,黄绿色,有时带红、蓝、灰、紫等颜色。参看636页〖极光〗。 |
北极圈 | běijíquān名北半球的极圈,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参看636页〖极圈〗。 |
北极星 | běijíxīnɡ名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距天球北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参看〖北斗星〗。 |
北极熊 | běijíxiónɡ名哺乳动物,毛白色带黄,长而稠密,鼻子和爪黑色。生活在北寒带,善于游泳。也叫白熊。 |
北京时间 | Běijīnɡshíjiān我国的标准时。以东经120°子午线为标准的时刻,即北京所在时区的标准时刻。 |
北京猿人 | Běijīnɡyuánrén中国猿人的一种,生活在距今约70—20多万年以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第一颗牙齿化石,1929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也叫北京人。 |
北面 | běi•miàn(~儿)名方位词。北边。 |
北欧 | BěiŌu名欧洲北部,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等国。 |
北齐 | BěiQí名北朝之一,公元550—577,高洋所建。参看979页〖南北朝〗。 |
北曲 | běiqǔ名①宋元以来北方诸宫调、散曲、戏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调子豪壮朴实。②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参看1692页〖杂剧〗。 |
北山羊 | běishānyánɡ名哺乳动物,外形似山羊而大,雄雌都有角,雄的角大,向后弯曲,生活在高山地带。也叫羱(yuán)羊。 |
北上 | běishànɡ动我国古代以北为上,后来把去本地以北的某地叫北上(跟“南下”相对):近日将自广州~。 |
北宋 | BěiSònɡ名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
北纬 | běiwěi名赤道以北的纬度或纬线。参看1419页〖纬度〗、1420页〖纬线〗。 |
北魏 | BěiWèi名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979页〖南北朝〗。 |
北温带 | běiwēndài名北半球的温带,在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参看1425页〖温带〗。 |
北洋 | Běiyánɡ名清未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
北洋军阀 | BěiyánɡJūnfá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
北野 | Běiyē名姓。 |
北周 | BěiZhōu名北朝之一,公元557—581,鲜卑人宇文觉所建。参看979页〖南北朝〗。 |
东北 | dōnɡběi名①方位词。东和北之间的方向。②(Dōnɡběi)指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
喝西北风 | hēxīběifēnɡ指没有东西吃;挨饿。 |
河北梆子 | Héběibānɡ•zi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成。参看41页〖梆子腔〗。 |
华北 | Huáběi名指我国北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中部。 |
淮北 | Huáiběi名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 |
江北 | Jiānɡběi名①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一带。②泛指长江以北。 |
口北 | Kǒuběi名长城以北的地方,主要指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也叫口外。 |
南北 | nánběi名方位词。①南边和北边。②从南到北(指距离):这个水库~足有两千米。 |
南北朝 | Nán-BěiCháo名4世纪末叶至6世纪末叶,宋、齐(南齐)、梁、陈四朝先后在我国南方建立政权,叫南朝(公元420—589),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北周先后在我国北方建立政权,叫北朝(公元386—581),合称为南北朝。 |
南腔北调 | nánqiānɡběidiào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 |
南辕北辙 | nányuánběizhé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
南征北战 | nánzhēnɡběizhàn到处出征作战,形容经历的战斗很多。 |
塞北 | Sàiběi名塞外:~江南。 |
三北 | SānBěi名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体系,被称为北方“绿色万里长城”。 |
山南海北 | shānnánhǎiběi天南地北。 |
泰山北斗 | TàiShānběidǒu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
天南地北 | tiānnándìběi①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各在一方。②形容说话漫无边际:两个人~地说了好半天。‖也说天南海北、山南海北。 |
天南海北 | tiānnánhǎiběi天南地北。 |
西北 | xīběi名①方位词。西和北之间的方向。②(Xīběi)指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等省区。 |
追奔逐北 | zhuībēnzhúběi追击败逃的敌军。也说追亡逐北。 |
追亡逐北 | zhuīwánɡzhúběi追奔逐北。 |
走南闯北 | zǒunánchuǎnɡběi形容四处闯荡,到过许多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