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治》字相关的词语及释义 |
摆治 | bǎi•zhì〈方〉动①整治;侍弄:这块地他~得不错|小马驹病了,他~了一夜。②折磨;整治:他把我~得好苦。③摆布;操纵:他既然上了圈套,就不得不听人家~。 |
辨证论治 | biànzhènɡlùnzhì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
不治 | bùzhì动经过治疗无效(而死亡):终因伤势过重,~身亡|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终致~。 |
不治之症 | bùzhìzhīzhènɡ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去除不掉的祸患或弊端。 |
长治久安 | chánɡzhìjiǔān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 |
惩治 | chénɡzhì动惩办:依法~|~罪犯。 |
处治 | chǔzhì动处分;惩治:严加~。 |
大治 | dàzhì形指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天下~。 |
德治 | dézhì①名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②动指通过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
法治 | fǎzhì①名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②动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
防治 | fánɡzhì动预防和治疗、治理(疾病、灾害等):~结核病|~病虫害|~风沙。 |
格林尼治时间 | Gélínnízhìshíjiān世界时。“格林尼治”旧译作格林威治。 |
根治 | ɡēnzhì动彻底治好(指灾害、疾病):~黄河|~血吸虫病。 |
寡头政治 | ɡuǎtóuzhènɡzhì由少数统治者操纵一切的政治制度,如古代罗马的贵族政权。 |
弘治 | Hónɡzhì名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公元1488—1505)。 |
矫治 | jiǎozhì动矫正并医治(斜视、口吃等缺陷):~口吃|对视力减退的学生进行药物~。 |
救治 | jiùzhì动医治使脱离危险:全力~伤员。 |
吏治 | lìzhì名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严明。 |
励精图治 | lìjīnɡtúzhì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
疗治 | liáozhì动治疗:~烧伤。 |
没治 | méizhì〈口〉①动情况坏得无法挽救。②动无可奈何:我真拿他~。③形(人或事)好得不得了:这么精致的牙雕简直~了。 |
民族区域自治 | mínzúqūyùzìzhì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聚居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等自治机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
求治 | qiúzhì动请求给以治疗。 |
人治 | rénzhì名先秦时期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依靠贤能来治理国家。 |
三明治 | sānmínɡzhì名夹有肉、干酪等的面包。[英sandwich] |
生物防治 | shēnɡwùfánɡzhì利用某些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如用鸭群消灭蝗蝻和稻田害虫,用寄生蜂消灭螟虫,用细菌消灭田鼠等。 |
省治 | shěnɡzhì名旧时指省会。 |
收治 | shōuzhì动接收(病人)并治疗:医院增加床位,~病人。 |
顺治 | Shùnzhì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公元1644—1661)。 |
调治 | tiáozhì动调养(身体),治疗(疾病):细心~。 |
同治 | Tónɡzhì名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公元1862—1874)。 |
统治 | tǒnɡzhì动①凭借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阶级|血腥~|封建~。②支配;控制:~文坛。 |
统治阶级 | tǒnɡzhìjiējí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
文治 | wénzhì〈书〉名指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武功。 |
县治 | xiànzhì名旧指县政府的所在地。 |
医治 | yīzhì动治疗:急性病应该赶快~。 |
诊治 | zhěnzhì动诊疗:有病应及早~。 |
整治 | zhěnɡzhì动①整理;修理:~旧货市场|~环境污染|~河道。②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吃苦头:~坏人|这匹马真调皮,你替我好好~~它。③进行某项工作;搞;做:~饭(做饭)|~庄稼(做田间管理工作)。 |
政治 | zhènɡzhì名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 |
政治避难 | zhènɡzhìbìnàn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逃亡到别国,取得那个国家给予的居留权后,住在那里。 |
政治犯 | zhènɡzhìfàn名由于从事某种政治活动被政府认为犯罪的人。 |
政治家 | zhènɡzhìjiā名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的领导人物。 |
政治教导员 | zhènɡzhìjiàodǎoyuán中国人民解放军营一级的政治工作人员,和营长同为营的首长。通称教导员。 |
政治经济学 | zhènɡzhì-jīnɡjìxué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
政治面目 | zhènɡzhìmiànmù指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活动以及和政治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
政治权利 | zhènɡzhìquánlì公民依法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人身、居住、迂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等自由。 |
政治委员 | zhènɡzhìwěiyuán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或某些独立营的政治工作人员,通常是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军事指挥员同为该部队首长。简称政委。 |
政治文明 | zhènɡzhìwénmínɡ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成果,包括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及与该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等。 |
政治协理员 | zhènɡzhìxiélǐyuán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机关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设立的政治工作人员。通称协理员。 |
政治协商会议 | zhènɡzhìxiéshānɡhuìyì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全国性的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地方也有地方性的各级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
政治学 | zhènɡzhìxué名研究各种社会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
政治指导员 | zhènɡzhìzhǐdǎoyuán中国人民解放军连一级的政治工作人员,和连长同为连的首长。通称指导员。 |
政治制度 | zhènɡzhìzhìdù政体。 |
治安 | zhì’ān名社会的安宁秩序:维持~。 |
治保 | zhìbǎo动治安保卫:~工作|~干部。 |
治本 | zhìběn动从根本上加以处理(跟“治标”相对)。 |
治标 | zhìbiāo动就显露在外的毛病加以应急的处理(跟“治本”相对)。 |
治病救人 | zhìbìnɡjiùrén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帮助他改正。 |
治假 | zhìjiǎ动惩治制假贩假行为:全力~,净化市场。 |
治理 | zhìlǐ动①统治;管理:~国家。②处理;整修:~淮河。 |
治疗 | zhìliáo动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长期~|隔离~|他的病必须住院~。 |
治乱 | zhìluàn动整治、改变混乱状况:积极~,美化环境。 |
治穷 | zhìqiónɡ动治理、改变穷困落后的状况:~脱贫。 |
治丧 | zhìsānɡ动办理丧事:节俭~|~委员会。 |
治水 | zhì'shuǐ动疏通水道,消除水患:~工程|大禹~。 |
治丝益棼 | zhìsīyìfén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
治外法权 | zhìwàifǎquán指有特定身份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联合国官员等所享有的不受所在国管辖的特权。 |
治污 | zhìwū动治理环境污染:~保洁。 |
治学 | zhìxué动研究学问:~严谨|实事求是,才是~的正确态度。 |
治印 | zhì'yìn动刻图章:~艺术。 |
治装 | zhìzhuānɡ动备办行装。 |
治罪 | zhì'zuì动给犯罪人以应得的惩罚:依法~。 |
主治 | zhǔzhì动(药物)主要用于医治(某些病症)。 |
自治 | zìzhì动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区|民族区域~。 |
自治机关 | zìzhìjīɡuān行使民族自治权力的机关,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
自治旗 | zìzhìqí名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古之外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如鄂伦春自治旗。 |
自治区 | zìzhìqū名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如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
自治县 | zìzhìxiàn名相当于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如青海省的门源回族自治县。 |
自治州 | zìzhìzhōu名介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民族自治地方,如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